齐心教育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2231|回复: 0

卡皮克记忆理论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1-9-22 20:55:5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卡皮克记忆理论与思维导图

  2008年,美国普杜大学(Purdue University)认知与学习实验室(Cognition and Learning Laboratory)的青年学者杰弗里·卡皮克(Jeffrey D. Karpicke)博士在《科学(Science)》杂志上发表论文《提取(Retrieve)在学习中的关键作用》(Karpicke&Roediger,2008),通过实验证明重复学习对延迟的回忆(一周后)没有效果,但重复测试(Repeated Testing)则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回忆,提取是测试中的最为关键的环节,因此提取对巩固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。这一研究成果一经发表,就得到了心理学、教育学界以及媒体的高度关注。

  认知科学家和教育专家认为卡皮克的研究结果非常令人震惊,但“提取”为什么有效目前还不得而知。Marcia Linn认为,“提取”之所以有效,可能是由于“提取”能够帮助学习者“意识到大脑中知识之间的缝隙(Gaps Between Knowledge),从而可以在大脑中反复寻找知识之间的线索”。Bjork博士则解释说,当人们在计算机的内存中进行检索时,人们并没有改变它,但人们在自己的记忆中“提取”时,实际上已经改变了访问信息的方式,使得这些信息变得更加容易回忆,从某种程度上讲,“提取”实际上是对未来信息访问的一种练习。

  卡皮克等人的记忆研究告诉我们,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进行“提取练习”,而不是一遍遍地研读书本。从“提取”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各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,我们就有了一个重要评价指标,这个指标就是在教学或学习活动中含有多大比例的“提取”活动。只要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“提取”,我们就可以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增强学习和促进学习的保持。

  回到思维导图上来,绘制思维导图就是将隐性思维显性化的过程,这个过程比普通的文本阅读和理解包含了更为丰富的提取过程,能够更清晰地帮助人们认识到知识间的“缝隙”,从而有意去“填平”这些“缝隙”,因而是更为有效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关于我们|电话:18500024622|手机版|北京朝阳区劲松富顿中心C座501室|Archiver|京ICP备16067677号-2|齐心教育版权所有  

GMT+8, 2023-3-31 07:03 , Processed in 0.061188 second(s), 2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